新华社天津7月16日电 题:从“两地跑”到“一次成”——京津冀政务服务升级畅通企业自由流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梁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久前,沧州前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只用了一周时间,就顺利完成了跨区域迁移和企业名称变更,成为天津前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如此高效便捷,让负责经办的苗慧云感慨:“跨地区迁移企业,居然这样简单。”
苗慧云是思锘谱爱(天津)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财务主管,多年来为近百家企业办理了天津市内经营主体跨区迁移业务。“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测,企业跨区域迁移,不仅要办理迁出迁入,还要进行企业更名,环节一定很多。”她说,以往跨区域办理不仅可能比市内迁移时间更长,文件签字、递送材料都是长途的“跑腿活”。
在咨询了天津市河西区市场监管委后,她带着申请材料点开了“天津市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平台”。只需跳转几个网页,她便完成了企业跨省迁移及关联业务的所有材料申报,各环节等候时间最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
曾经,企业跨区域迁移是件麻烦事。不仅需要在迁入地和迁出地分别提交申请,还需凭借迁出地出具的调档函前往迁入地至少三次,以办理迁入手续和变更登记,涉及税务、社保、公积金的还需单独办理。
有企业负责人坦言,三地虽然不远,但在跑动办事时,不仅要承担交通和时间成本,还可能出现所带材料不全、内容不对等情况。
近年来,为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三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企业跨区域迁移登记服务,共同制定了《京津冀优化经营主体跨区域迁移登记实施方案》,有效解决了经营主体跨区域迁移登记“一次申请,多次跑动”问题。
如今京津冀企业跨区域迁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天津市市场监管委一级主任科员王成武用从“串联”到“并联”描述。“只需企业申请人向迁入地提交申请,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选择联办事项。原来‘串联’事项被优化为‘并联’办理,一次申请即可实现。”
除改变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模式外,诸多细节的优化也提升了办事效率:取消重复表单,减少了申请材料;建立“京津冀企业登记服务专区”,减少了办理窗口……“减掉的不仅是流程和手续,也是三地企业自由流动的障碍。”王成武说。
“如今不仅人从北京到天津又快又方便,企业也是”“除了领取营业执照,我线下一次都没跑过”……来自企业的真实感受,见证了三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改革,打破了过去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各管一摊’的局面,通过高效协同,让企业办事不再反复跑、多头跑。”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政务服务处处长庄健说,这不仅有效降低企业经营制度性成本,还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的红利实实在在惠及了三地企业。今年,中非先锋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从北京大兴到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的迁移。这是一家从事对非洲出口业务的公司,谈及将公司迁至东疆综保区,公司董事长厉琼伟说,除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港也是公司开展国际业务所需的重要资源,“业务的高效办理,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部门日益提升的政务服务水平,也给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底气”。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与京冀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沟通协作,进一步优化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专区功能,将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等与迁移企业密切相关的事项一并纳入‘一次办’流程,让企业在更多事项中享受便利化服务。”庄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