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华润双鹤正以清晰的战略布局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华润双鹤董事长陆文超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华润双鹤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民众需求同频共振,通过深耕集采锤炼全价值链硬实力,以“处方药龙头打造+合成生物突破”双轮驱动构建核心竞争力,更依托国际化布局拓宽发展边界,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构建全价值链硬实力
“华润双鹤的发展轨迹,始终与国家战略部署、民众健康需求紧密相连。”陆文超表示,从地方药企到全国性集团,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公司每一次转型都紧扣时代脉搏,在顺应变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华润双鹤已构建起覆盖抗感染、慢病、专科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体系,既在市场变化中保持稳健活力,也为守护国民健康持续发力。”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成为华润双鹤锤炼核心能力的重要契机。陆文超表示,政策推出以来,公司便确立了积极拥抱的战略方向,旨在通过深度参与集采获取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有近60个产品在国家集采中中标,超过70%的产品在省级及联盟集采中中选。
“参与集采,是我们构建全价值链低成本能力的‘牛鼻子’和核心纽带。”陆文超说,参与集采本质上是对公司全链条能力的锤炼。从生产端看,要想在集采中中标并获利,必须具备行业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与规模化生产优势,这倒逼公司不断对标并优化成本;从研发端看,不仅要提升效率以加快仿制药获批、争取集采入场资格,更要将“成本领先”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环节,从源头构建成本竞争力。
“集采也推动公司营销模式完成精准转型。”陆文超表示,公司针对不同属性产品制定了差异化推广策略。集采中标重点产品聚焦“广覆盖、强可及”实现市场突破;非集采产品则强化专业化推广与市场创造能力。“深度参与集采,有效衔接了华润双鹤的研、产、销全链条组织能力,是公司构建全产业链低成本理念与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一环。”
谈及行业普遍面临的“仿制药利润收窄与研发投入加大”的平衡难题,陆文超透露,公司已通过“成本管控、精准研发、模式创新”三维策略找到破解路径。在成本管控上,除借助集采“以价换量”释放规模效应、研发环节前置成本控制外,营销费用率的优化尤为显著,从2019年的40%降至如今的27%左右。研发创新上,采取“精准立项+风险管控”提升投入效率,通过“自主创新+对外合作”模式丰富产品管线,同时建立海外授权评价标准,以外部合作验证研发质量、获取现金流,提升临床推进精准度。
陆文超表示,这种“内部攻坚+外部借力”的模式,让华润双鹤在研发投入强度从3.7%提升至近8%的同时,保持了营收与利润的可持续增长,为企业创新转型提供稳定支撑。
华润双鹤固体制剂车间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展望“十五五”,陆文超表示,公司明确两大核心战略目标:一是将原有核心业务打造成“中国处方药第一品牌”,二是以合成生物技术构建第二增长曲线,而外延并购正是贯穿两大目标、保障战略落地的关键抓手。
“中国制药企业在处方药领域缺乏标杆品牌,外资原研药仍占据品牌优势,华润双鹤拥有80余年历史、超2000个药品文号,且多数为处方药,具备打造龙头品牌的基础。”陆文超介绍,公司将通过并购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持续丰富处方药治疗领域布局,提升品牌地位。
陆文超举例,近期完成的河南中帅成为华润双鹤并购战略的典型实践。河南中帅是河南省唯一具备一类精神药品研发生产资质的企业,核心优势突出。作为国内首个获批儿童多动症(ADHD)治疗药物(哌甲酯)的本土企业,研发效率突出,能为华润双鹤高质量仿制药研发提供助力。“此次并购既让华润双鹤获得一类精神药品生产资质,又为丰富相关产品管线、提升盈利水平奠定基础,更精准满足了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
为筑牢第二增长曲线,华润双鹤的布局早有铺垫。陆文超介绍,华润双鹤在“十四五”期间便确立“原料制剂一体化”战略,通过并购生化提取企业及内蒙古神舟生物等传统发酵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传统发酵及原料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普遍在6%-10%,而合成生物技术对这类企业的改造,能显著提升盈利水平。”恰逢国内合成生物技术爆发期,华润双鹤果断成立合成生物研究院,引入首席科学家并组建专业研发团队,配套完善硬件设施,构建起“研究-中试-产业化”三级平台。
陆文超称,战略落地首步即聚焦神舟生物的两大核心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二的辅酶Q10,以及国内最大结核治疗关键中间体S-Na盐,通过合成生物技术优化菌种与工艺,实现两款传统发酵产品成本持续下降。即便在国际市场量价齐跌的背景下,仍保持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量增但收入增长不明显的情况下,我们的利润屡创新高,这正是合成生物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价值体现。”陆文超表示,技术改造不仅改善了盈利水平,更提升了投资回报率。目前,华润双鹤在合成生物领域已有6个产品完成中试,成本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公司将通过并购方式补强合成生物产业化及商业渠道能力,将研究院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快速转化,构建‘研发-生产-营销’全产业链,助力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提升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陆文超透露。
谈及并购战略的底层逻辑,陆文超表示,外延并购是华润双鹤长期坚持的核心战略。“十五五”期间,公司将继续把并购作为重点战略举措,秉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所有动作均围绕“服务战略、提升回报”两大目标,坚守“无战略不投资、无研究不投资、无能力不投资”的“三无原则”。
“除了聚焦处方药细分龙头与合成生物产业链标的,华润双鹤还将通过参股创新企业的灵活模式,在保留其创业活力的同时,为自身优化管线、加速创新转型提供支撑,保障中长期发展动能。”陆文超表示。
国际化破局
“国际化业务则是实现上述两大战略目标的核心举措,更是检验企业全链条能力的试金石。”陆文超介绍,为攻坚海外市场,公司通过并购神舟生物、天东制药、华润紫竹三家具备国际化基因的企业,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的国际营销中心,聚焦国际化业务拓展。
陆文超称,目前,华润双鹤的国际化网络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原料药出口的To B业务为主。在原料药领域,华润双鹤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辅酶Q10、紫竹激素药物、S-Na盐、肝素类产品等均处于全球头部地位。“下一步,我们将以现有原料药国际化网络为基础,向制剂出口延展,这是‘十五五’期间的重要发展目标。”陆文超表示。
在陆文超看来,制剂国际化尤其是进入欧美市场,单纯依赖成本优势的盈利空间已相对有限,产品差异化才是破局关键。基于此,华润双鹤制定了清晰的国际化基地布局规划,主要呈现三大发力点:将天东制药打造为聚焦复杂注射剂的国际化生产基地;依托自身三个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基地,锁定专业企业发力国际化市场,核心均围绕“差异化选品”展开;借助海南自贸区封关后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海南双鹤打造成大健康领域的国际化生产基地,实现“两头在外”的加工优势。
除了生产端布局,华润双鹤的海外拓展还涵盖海外并购与海外授权两大维度。陆文超表示,海外并购将择机聚焦欧美市场,重点筛选具备产品差异化优势的标的,从技术契合度角度推进合作。而海外授权则成为公司海外业务的重要出口,一是获取资金支撑国内研发及临床费用;二是借助海外合作检验研发数据质量、完善研发体系。
“海外授权不仅是资金补强手段,更是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目前华润双鹤已有部分管线处于海外授权谈判阶段。”陆文超表示。

